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成立于2014年3月11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廣播電視台、柳州市委宣傳部與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共建學院。現有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傳播學、新聞學等4個本科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影視文藝理論與創作2個學術碩士研究生方向和新聞與傳播、戲劇與影視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自治區特色專業1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視聽語言、新聞采訪與寫作),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範課2門(廣告策劃與制作、傳播學概論)。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專任教師高級職稱23人,中國農業期刊領軍人物1人、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軍人才1人、自治區模範教師1人、自治區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廣西教學名師1人、廣西廣播電視百名人才1人、廣西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百名人才1人、廣西文化青年拔尖人才1人、廣西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手2人、廣西課程思政教學名師13人、廣西統一戰線百名專家1人。同時聘請多位學界業界知名專家學者為行業導師或客座教授,組建了一支師德師風好、教學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學院注重學科建設,專業方向明晰,教學條件完善,教學設備先進。擁有中外人文交流全媒體産教融合項目建設基地、新聞與傳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廣西廣電視聽創作基地、編輯出版與文化傳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4個自治區級人才培養、實踐基地;有融媒體演播實訓中心、中國-東盟(廣西)廣電視聽藝術創作中心、廣播電視實驗室教學中心、新聞出版實驗教學中心四個實驗中心和播音實驗室、虛拟演播室、電視演播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數字傳媒實驗室、 編輯出版實驗室、數字出版傳播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及錄音間、廣播直播間等40多個實踐教學場所。實驗場地2500多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2200多台(套)。學院建有自己的報紙、雜志、網站、實驗電視台、微信公衆号、抖音号等實踐教學平台,秉承“明德傳理 融技興藝”的理念,以培養滿足民族複興進程所需要的高素質複合應用型傳媒人才為己任,以新聞傳播專業為主軸,挖掘内涵式發展的潛力,以播音主持和影視編導為雙翼,凸顯融媒體時代專業特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成立以來,形成了“團結共進 傳承創新 明體達用 體用貫通”的院風、“精益求精 立己達人”的教風和“勤學躬行 言為心聲”的學風,打造了“傳影新聲”專業文化月和“言·傳”學術沙龍等多個活動品牌。為社會輸送優質傳媒人才3000多人,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學生共獲得各類榮譽100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項200多項,省部級獎項500多項。畢業生分布在包括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内的國家及各省市主流媒體、各大傳媒企業和各行各業,社會評價良好。學生學曆提升的積極性逐年提高,近百名學生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多所國内外院校碩博研究生。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出台具體的教學科研獎勵辦法,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和參與各級教學競賽活動。近五年以來,教師隊伍共獲教學、科研項目立項84項,其中國家級人文社科課題5項(含國家社科思政專項1項、國家社科西部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3項,廳局級課題26項,橫向課題15項;出版專著和教材9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72篇(核心期刊80餘篇),獲得教學科研獎勵66項。承辦第十三屆全國網絡編輯年會,與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舉辦“中國共産黨百年新聞思想與新聞實踐學術研讨會”,承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國際傳播專委會第六屆年會暨中國影像跨文化傳播新思考新實踐主題研讨會”“瀾湄合作七周年交流活動暨民族文化彙演”“全區經典誦讀大賽”等。
學院本着務實創新的原則,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力争建設成為廣西區内一流、國内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學院,成為廣西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高地,傳媒發展研究基地,傳媒業創新創作基地和傳媒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3月)
【關閉】